纠正:常见的错误服药方法

尚旅 2023-09-30 09:25:02 浏览量:237
好评回答

错误一:把“1日3次”当成“三餐前后”

因为药品说明书上简单写着“1日3次,饭前服用”,所以。一些患者便每日准时在三餐前服药。事实上,这种方法是错误的。

“1日3次”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规定的,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段,每8小时服药一次。

只有按时服药才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(血液中药物的浓度),达到治疗效果。

如果把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白天,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过高,给人体带来危险,而夜晚又达不到应有的血药浓度。

错误二:躺着服药

躺着服药,药物容易黏附于食道壁,不仅影响疗效,还可能刺激食道,引起咳嗽或炎症,严重的甚至损伤食道壁。

所以,最好站着或坐着服药。

错误三:干吞药片

一些患者为了省事,在服药时不喝水,而是直接将药物干吞下去。

其实,这也是非常危险的:一方面,可能与躺着服药一样损伤食道,甚至程度更严重;另一方面,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溶解,有些药物容易在体内代谢后引起结石,例如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。

错误四:将药片掰碎或以水溶解后服用

有些人自己“吞”不下药或怕孩子噎住,就自作主张地把药掰碎或用水溶解后再服用,这样不仅影响疗效,还会加大药物的不良反应。

所以,除非医生特别吩咐或药物说明书上标明,否则不要这么做。

以上针对西药,不过服用中成药时则有所不同。

例如:常见的大粒丸剂,就应该用清洁的小刀或手将药丸分成小粒后用温开水送服。为加速产生药效,还可用少许温水将药丸捣调成稀糊状后送服。

错误五:用饮料送服

牛奶、果汁、茶水等各种饮料都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,可能影响疗效,甚至导致危险。

正确的方法是:用温度适中的白开水送药。

3种特殊情况例外:

1.以淡盐水送服六味地黄丸、杞菊地黄丸、知柏地黄丸等中成药;

2.以热姜汤送服藿香正气片、香砂养胃丸等中成药;

3.以热米粥送服调理脾胃的中成药。

错误六:对着瓶口喝糖浆

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喝糖浆。一方面容易污染药液,加速其变质;另一方面不能准确控制剂量,难以发挥最佳药效。

错误七:同时服多种药,发生相互作用

多药同服,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很难避免,甚至会引起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。

意外怀孕也许不是漏服避孕药,而是服用避孕药的同时服用了抗结核药物,导致避孕药失效;

甘草片等止咳药,可能影响心脏病药物的疗效。

所以一定要主动向医师或药师咨询,但切记不可自行随意停药或换药。

错误八:喝水过多

服药后喝水过多会稀释胃酸,不利于对药物的溶解吸收。

一般来说,送服固体药物1小杯温水就足够了。止咳糖浆等药品,建议服用后5分钟内不要喝水,以免影响疗效。

错误九:服药后马上运动

和吃饭后一样,服药后也不能马上运动。因为药物服用后一般需要30~60分钟才能被胃肠溶解吸收、发挥作用,其间需要足够的血液参与循环。

马上运动会导致胃肠等脏器血液供应不足,药物的吸收效果自然大打折扣。

错误十:服药期间不注意饮食禁忌

不合理的饮食会降低药效,严重的还可能危及生命。如服止痛药后喝酒可能伤肝。